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整改进行时丨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点燃创新引擎

2023-08-25 09:53:21    来源:大河网

□本报记者 师喆 本报通讯员 谢雷

没有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作基石,架不起高质量发展的柱梁,也就盖不好现代化河南这座大厦。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进程中,如何有效破除关键技术攻关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、解决创新成果向企业生产转化率不高等问题?

主题教育启动以来,省科学院紧密结合重建重振任务,精准施策、破解难题,以“勇攀科技高峰,勇挑创新大梁,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插上科技翅膀、点燃创新引擎”为目标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,加快建设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,蓄力打造创新要素聚集、内外资源聚合、产业优势聚变的科技创新强磁场。


(资料图片)

当好科技人才集聚中原的“引路者”

“家乡近年来变化很大,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河南对人才的渴望。”不久前,博士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的武迪到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入职。在多重因素吸引下,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学者纷纷加入省科学院这个开放的大平台。

今年以来,省科学院引育高层次人才的步伐不断加快。已陆续引进徐红星、吴丰昌、李明、李贺军等多院士团队;30多位国家级人才入职省科学院,担任首席科学家或特聘研究员;新招聘博士(博士后)279人,今年内有望突破350人;建立研究生全流程培养管理体系,研究生规模达到580人,已成为全国省级科学院中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最多的单位。

《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聚办法》等一系列政策出台,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全面落实,真正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、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,良好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生态正加速在省科学院形成。

争做河南科技创新的“先锋队”

今年5月,省科学院“90后”特聘研究员杨圣参与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《Nature》(《自然》)上。“引力波探测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之一。我目前负责筹建省科学院引力波天文台,希望能发挥河南在光电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,打造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。”杨圣说。

除了在行业top期刊发表多项科研成果,今年以来,省科学院紧盯“四个面向”,共获准立项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30余个,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重大突破,助力河南科技创新驶入高质量赛道。

成为推动成果转化的“实干家”

筹划设立“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”,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动力;建立科研项目合作推进机制,与有关地市、部门共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;建立“政府引导+市场化运作”的开放式成果转化服务体系,推动省外知名高校、院所300余项科研成果在河南落地生根。

建设洛阳科创园(中原美谷),已招引拟入驻企业52家、拟入驻创新团队9个,为河南打造硬核世界品牌提供科技支撑;聚焦产业“专精特新”细分领域,与沁阳市共建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,孵化科技型企业30余家,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……随着创新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,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正在中原大地上加速形成。

“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,深化院企、院校合作,推进科研成果产出、转化,为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科技支撑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说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