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速递!昔日“他乡客”今朝致富人

2023-05-10 16:08:55    来源:湖南日报

5月9日,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湖镇新港村千亩蔬菜基地果蔬飘香。20多人正在采摘黄瓜、西红柿、苦瓜。基地负责人张学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:“今年第一茬果蔬已经上市,西红柿批发价每公斤12元,供不应求。”

西湖管理区管委会主任吉海波介绍,该区是湖南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。近年来,该区将移民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积极发展乡村产业,移民群众增产增收,成功打造移民搬迁安置“西湖样本”。

“有了产业,生活就有保障,致富就有盼头”


(资料图)

55岁的张学年,3岁时随父辈移民到西湖管理区。“一家人从安化山区移民到湖区,父亲不懂种田,又没有好手艺,解决温饱成为一家人当时最大的难题。”在张学年的记忆中,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劳作,姐姐在家照看他和2个弟弟。

刚成年,张学年就外出谋生。2002年,儿子出生,为照顾家人,张学年回到西湖管理区,和妻子龚伟珍发展种植业。从传统农业,到设施农业,张学年边学边干。4年前,他成立绿祥农业合作社,流转1100多亩土地,种植有机水稻700多亩,发展蔬菜大棚300亩,年产值超500万元。

“对移民群众来说,移居在哪不重要;重要的是,有了产业,生活就有保障,致富就有盼头。”新港村党总支书记张叶清说,目前,全村310户村民发展有机水稻、水果、大棚蔬菜产业,全村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,近100户村民家买了小汽车。

西洲乡安康村德人牧业第二牧场,奶牛在转盘式挤奶机上产奶。3年前,该村以“公司+合作社+移民”方式,引进1800多头荷斯坦奶牛,与440户移民群众签订帮扶协议,每年按1600元至4000元不等的标准给移民群众分红。

西洲乡裕民村芦笋种植基地,今年第一茬芦笋进入盛产期,每天近200人在基地采笋。每亩芦笋一年能采摘3茬,年产值超2万元。芦笋基地负责人王铁青是“移二代”,一家人扎根基地,带动近100户移民群众种植芦笋。

目前,西湖管理区建成德人牧业、正航农业、楚峰农业、绿祥农业等28个产业基地,通过“公司(合作社)+村集体+移民”“合作社+移民”等模式,引导帮扶主体与移民群众建立利益共同体,通过产业基金、土地入股、资产托管等模式,对全区21个行政村进行利益联结全覆盖,带动移民就业2万余人,人均年收入3.5万元。

“新居环境优美、设施齐全,日子越过越踏实”

西洲乡渔民新村村民周霞梅在屋前的小花园栽种三角梅、月季、芍药,开春以来,花开不断,美不胜收。

53岁的周霞梅和丈夫李丛生,随祖辈从新化县移民到西湖管理区。为创造更好的生活,夫妻俩在外闯荡多年。“从小在这里长大,亲人都在这里安了家。在外打工时,我对别人说,这里就是我的老家。”2018年,西洲乡重建渔民新村,周霞梅和丈夫回到“故乡”,开了一家建材加工作坊,一家五口生活和美幸福。

70岁的村民张建新,去年搬进渔民新村的新房子。“新居环境优美、设施齐全,日子越过越踏实。”老人记得,初到西湖管理区,全家人挤在一间茅草屋;上世纪80年代集体建砖瓦房,10口之家不足20平方米;2000年开始,村民自行建房,住房条件开始改善,2015年至今,全村九成以上村民修建楼房。

“我们村近3年的变化,抵得上过去几十年。”渔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刘移龙介绍,作为西湖管理区移民避险解困集中安置点,该区投入1400余万元,做好渔民新村的土地平整,通水、通电、通路和文化中心、休闲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,为移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。

为了帮助全区移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,西湖管理区整合项目资金5.1亿元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整村推进”方式,在21个移民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发展乡村产业,全力打造具有洞庭水乡特色的移民美丽家园。目前,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,全区建成绿色村庄。

昔日“他乡客”,今朝致富人。西湖管理区总人口5.68万人,享受移民后扶政策人口4.13万人。2022年,全区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37元。目前,该区建成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、省级精品乡村2个、省级美丽乡村3个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。

关键词: